为什么中国电商卖家玩不“赚”越南市场?
2023-01-17 09:27
越南,人口接近一亿,2022年电商规模(B2C)为164亿美元,同比增长20%,权威数据预测,有望在2025年达到320亿美元。
然就这样一个前景广阔、又与中国领土接壤、文化相似的市场,中国卖家却怎么也玩不“赚”。
下单率高、妥投失败率高、语言不通是困扰他们的主要问题。
东南亚快递公司忍者曾经披露的一份数据显示,越南在跨境平台下单次数排行榜中位列第一,高于电商市场更成熟的泰国和马来西亚。
不过,据行业人士普遍消息称,越南市场的妥投失败率高达15%,是其他市场的几倍。
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
一、先说越南消费者为何喜欢“剁手”?
(1)中国产品的新奇特和中越贸易的历史渊源
通过地图,大家会发现,越南是东南亚主要六国中唯一一个可以从中国陆路直达的国家(泰国需从越南或老挝借道)。
受通关口岸便利因素影响,中越贸易一直以来就很发达,在越南制造业还不完善的时候,就有越南人向中国出口农副产品,换取日常生活用品的习惯,当然,目前还有。
随着跨境电商,主要是Lazada、Shopee开通越南站点,并向中国招商,更为丰富的中国产品通过他们进入越南消费者的视线中,也引发了他们的购物狂潮。
在疫情前的2019年,从中国义乌运到越南的日用品,在Lazada、Shopee等平台一上活动(Flash Sale),一般就会秒空,就连越南的本土卖家都会表示,这些产品太新奇了,很有吸引力。
(2)年轻、女性为主的消费群体
越南乃至整个东南亚的消费者群体以年轻为主,数据显示,越南50%以上的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,这些人精通互联网技术、对外面的世界、新鲜的产品充满好奇心,特别是,越南女性的赚钱意识和能力特别强,具有消费力和主动权。
产品有吸引力、贸易有历史、消费有潜力,那为什么中国卖家就是玩不“赚”越南市场呢?
(1)越南人均收入不高是基础
2021年,越南人均GDP为3694美元,相对比较低,这会从根本上影响消费者支出,这里不再赘述。
(2)越南制造业发展迅速,中国产品吸引力减弱
纵观越南独立后的经济发展路线,几乎是完全“照搬”中国,引进外资、承接制造业、大力发展房地产等等。
对于引进制造业,是过去几年乃至当下进展的比较迅速的一块儿,无论是同奈还是平阳,都有大量的制造工厂。
可以说,大部分服饰鞋包、家居用品、家电产品,越南已经可以实现自给自足并对外出口,因此,对中国成品产品的依赖性越来越小。
(3)越南大力推动本土制造
如上所讲,越南对中国的学习极其到位,作为拉动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的外贸,越南看的越来越重。
为了推动越南产品出口,政府严格落实进出口政策、发展越南制造产品,减少国外产品“借道”越南出口欧美的机会。
疫情以来,这种趋势更加明显。
数据显示,越南在亚马逊平台上出口的“越南制造”产品已经达到1000万件;在Shopee平台,截至2022年8月,“越南制造”产品数量超过900万件,越南已成为Shopee平台上的第二大出口市场。
除此之外,越南政府还发动购买国货运动,以购买本土产品为骄傲,引导消费者购买本土产品。
(4)越南电商平台众多,竞争激烈
虽然越南人口不到1亿,但该国除了Lazada和Shopee两大电商巨头之外,还有本土的Tiki和Sendo,以及主打垂直品类的其他平台。
数据显示,东南亚访问量排名前十的电商平台中,越南一般可以占到五个席位,在该区域排名第一。
另据越南税务局的数据显示,2021年,越南的购物网站/平台超过100家。
而中国卖家大都只选择入驻Lazada和Shopee,不仅竞争激烈,还会自然损失许多潜在客户。
(5)其它原因
越南南北狭长,陆路交通条件差(不像国内有高铁),物流基础设施差,跨境包裹交付时间太长会影响他们的购物体验;
货到付款支付方式占据主流,包裹派送时可能正遇收货人在上班/外出,无法及时付款签收;
假货横行、侵权商品充斥线上平台,让消费者难辨真伪,逐渐丧失网购的兴趣....
曾几何时,一款折合人民币不到100元、利润却在60元的扫地机器人可以连续几十周上闪购大卖;
曾几何时,一款小米生态链的剃须刀都可以120元人民币左右的价格月销几百单;
.....
而今,这些产品均已鲜有问津。
总之,越南市场已经今非昔比,要入局的还需谨慎。